博易app官方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博易app官方 > 新闻动态 > 孩子到了初中,最考验家长的,是这5种“托举”能力!

孩子到了初中,最考验家长的,是这5种“托举”能力!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0:48    点击次数:86

孩子一上初中,好像突然就变了个人。这话不少家长都说过,也都体会过那种说不出的失落。

那个曾经跟你无话不说的小人,不知道从哪天起,悄悄关上了房门,也关上了心门。你问他什么,他都用“还行”“没事”“别管了”应付你。你急得不行,他却像座随时会爆发的小火山,让你进退两难。

成绩单上的分数越来越牵动神经。小学时还能催他能吼他,到了初中,这套根本行不通了——说重了怕他逆反,不说又放心不下。我们这才恍然大悟:从前那个“管东管西”的角色,已经不适合了。

孩子不再需要你无微不至的照顾,但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你的“托举”。

什么是“托举”?

它不是包办,也不是控制,而是一种站在他身后、却又能给他力量的陪伴。

初中的孩子正处在学业压力和青春期的双重考验下,能不能平稳度过,很大程度上看家长有没有下面这5种能力。

展开剩余76%

01

接得住孩子的情绪

初中生的情绪,就像六月的天,说变就变。可能因为同学一句话、老师一个眼神,甚至一道解不出的题,心态就崩了。

这时你最需要的不是讲道理,而是先接住他的情绪。他急,你不能急;他慌,你要稳。你越是平静,他才越有安全感。

让孩子明白:哪怕我再糟糕,至少还有一个人能接纳我。这才是帮他走出情绪困境最快的方式。如果你也跟着炸,那只会两败俱伤,关系越推越远。

很多孩子反抗的不是父母说的话,而是父母说话时的态度。你接住了情绪,他才愿意对你打开耳朵。

02

能够与孩子沟通无阻

孩子到了初中,最不喜欢的就是父母没完没了的说教。你唠叨一大堆,他一句没听进去,只觉得烦。

聪明的父母,早已把“说”换成了“听”。“这件事你怎么看?”“你感觉怎么样?”“如果需要帮助,你希望我们怎么做?”

倾听,比说话更重要;提问,比指责更有效。

只有放下身段真正去听,你才能听懂他行为背后的声音:他不是不在乎学习,而是怕努力了也没结果;他不是沉迷游戏,而是在现实中找不到成就感。

每一个让你不解的行为,背后都有它的原因。倾听,就是你找到这扇门的钥匙。

03

改变监督学习的角色

小学时,我们还能当“监工”,每天盯着写作业、检查对错。但到了初中,课程变多、难度变大,你再想盯也盯不住了。

这时候,你得学会转型成“教练”。教练不代替运动员上场,但能教方法、给策略、调整状态。

你要做的不是催他“快点写”,而是帮他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;不是替他安排每分每秒,而是教他管理时间;不是逼他“必须考多少分”,而是引导他思考“为什么学习”。

真正的后劲,永远来自内在动力。被逼着学的孩子,走不远;自己想学的孩子,挡不住。

04

让孩子相信自己“很好”

初中阶段,是孩子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期。他怎么看自己,直接影响他能走多远。

很多孩子不是因为成绩差才放弃,而是先对自己没了信心,成绩才一落千丈。在这条路上,父母的肯定,是他最后的底气。

不要只盯着分数,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;别总是拿他跟别人比,帮他找到自己的闪光点;不要一味批评,在他失败时,记得给他一个拥抱。

让孩子相信“我有价值”,他才会珍惜自己的前途;让孩子相信“我能行”,他才会在困难面前不放弃。

05

做孩子的“资源顾问”

现在的教育,早已不是家长自己埋头苦干就能搞定的事。资源太多、信息太杂,孩子的时间却有限。

你要做的,是当好孩子的“信息滤网”和“资源顾问”。不是看见班就报,而是根据他的实际情况,选择真正适合的帮助;也不是报了班就撒手不管,还要持续关注他的状态和效果。

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、找什么样的帮助最有效——这是一种高级能力。

无论是学习方法、心理困扰,还是未来规划,当孩子需要时,你能提供靠谱的支持。

写在最后:

这五种能力,讲起来简单,做起来却极其考验智慧和耐心。它们的核心其实是一致的:从控制走向支持,从指责走向理解,从替代走向陪伴。

初中三年,对孩子是挑战,对家长又何尝不是一场修行?我们和孩子,其实是在共同学习、一起成长。

最好的教育,不是把孩子捏成我们想要的样子,而是陪他长成最好的自己。

而我们,也在不知不觉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。

我是诺妈,家有男娃,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,

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,分享学习干货,一起共成长

发布于:浙江省

Powered by 博易app官方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